Monday, January 16, 2023

怎么说话,才不会适得其反|打开心门的艺术


文章转载自:十分心理 微信 & 洛杉矶华人资讯网——洛杉矶最大华人生活信息分享网站 侨报

原文标题:美国的亚裔学生易抑郁,他们希望听到父母这样说

编者按:这篇文章,最吸引我们的是后面一组漫画,准确地把我们习惯性的互动模式刻画出来。这种忽略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需求的回应,充斥着我们的生活。这不只是一篇给父母看的文章。在伴侣之间,在朋友之间,当你期望对方在情绪沮丧时,打开心菲,得到你的支持而非推得更远,请仔细看看漫画里的建议。


☜♡☞

哈佛大学校报《哈佛深红报》The Harvard Crimson)20日刊登该校4名亚裔学生合著文章。文中表示,作为哈佛校园的亚裔学生,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压力和精神疾病在自己和同伴身上呈现。他们注意到近年来有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,就是亚裔青少年自杀的消息越来越多。

对于来自东亚移民家庭的许多学生来说,假日的家庭聚餐并不像是一种庆典,反而给了父母一个八卦年轻一代的好机会。他们会尽情比较谁家的孩子更加优秀,这使得自己孩子的任何缺点都不容原谅。不管是在外社交,还是家庭内部讨论,关于上大学和高分的话题永不停歇,但却很少有与孩子情绪缺陷相关的讨论。这种对完美的过分追求使得孩子很难展现出内心的不安定,包括情绪斗争甚至精神疾病。

在南亚移民家庭中,对于精神健康的忽视现象同样普遍。该校学生萨拉·苏拉尼(Sara Surani)有一次在家中提到了“抑郁症”,家人却回复说:

“你觉得你抑郁了?不,你只是没睡好觉,你只是累了。”

“焦虑?噢,不。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足够努力,所以你才担心。你继续努力的话会变好的。”

苏拉尼说,她听到过一些关于自杀的故事。然而,如此令人震惊的故事换来的却是流言蜚语。许多人都表示这种事情只会给家人和族群蒙羞。

在亚洲移民家庭中,患有精神疾病似乎就等于是耻辱。这在各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中有着深深的烙印。中文的精神疾病与表示神经错乱的“神经病”是同义词。在韩国,为了保全家族荣耀会隔离家中的精神疾病患者,而“精神病人”也是一个侮辱性词汇。在印度,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“自杀”都与“自作乐”谐音,因为社会普遍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私的行为。

这种文化气氛常使得学生难以获得来自家人的支持,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亚裔精神疾病患者日益增多。有研究表明,亚裔学生比白人学生更容易感到抑郁,但却是最不愿意寻求精神健康援助的人群。 

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曾刊登一组漫画,生动描绘了当亚裔青年向父母倾诉时,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,以及他们期望得到的回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